首页 > 新闻 > 国内新闻 > 正文

主持人刘美希专访演员黄轩畅谈中国电影国际化之路:技术赋能文化,讲好本土故事成关键


文章来源:网络
字体:
发布时间:2025-04-28 19:08:48

 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,演员黄轩接受主持人刘美希的独家专访,围绕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、文化输出与商业价值的平衡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。他结合自身18年从业经历及参与《蛟龙行动》等作品的实践经验,分享了对行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。

 

 

技术与文化共鸣:中国电影工业的飞跃  

黄轩坦言,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令他“骄傲且吃惊”。他以《蛟龙行动》拍摄为例,对比早年剧组设备与技术的“初级”状态,强调当前中国已具备国际一流的电影工业水准。“只要能想到的镜头,我们就能完成”,国际化团队的合作更让他感受到中国电影与全球接轨的实力。他特别提到《哪吒》等作品在海外引发的反响,认为先进技术叠加本土文化内核,正让中国故事以“震撼力”走向世界。

 

 

商业与艺术共生:好作品无需取舍  

面对商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平衡问题,黄轩直言二者“并不冲突”。他以春节档现象级影片为例,指出优质作品既能传递文化价值,亦可赢得市场认可。“《哪吒》的成功证明,励志故事与精良制作完全能够共生。”他强调,电影作为情绪与文化的“翻译者”,需以开放心态观察时代变迁,持续挖掘本土题材的独特魅力。

 

 

全球变局下的中国机遇:从“追赶”到“引领” 

谈及中国电影出海前景,黄轩充满信心:“我们才刚刚开始。”他认为,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,而技术跃升则让这些故事得以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呈现。相比之下,他观察到好莱坞同质化题材已显露疲态,而中国电影凭借“耳目一新的本土叙事”正在打开新局面。“《哪吒》只是一个起点,未来会有更多作品证明,我们能与全球顶尖制作并驾齐驱。”

 

 

反思人文内核:技术时代更需“人的温度” 

对话中,黄轩亦对技术浪潮下的人际关系表达关切。他坦言,AI等技术虽提升效率,却可能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疏离。“娱乐的本质源于互动,而电影恰恰承载着连接情感的功能。”他呼吁从业者在追求工业化的同时,勿忘作品的人文底色,“用敞开的态度观察生活,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故事的温度”。

 

 

此次访谈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人的专业思考,亦折射出行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清醒认知——以技术为翼,以文化为魂,方能在这场“百年变局”中书写新的光影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