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谱新篇 农业农村展宏图
当前,国际环境风云变幻,发展挑战错综复杂,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,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,必须在变局中开新局,于挑战中育新机。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,更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唯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,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乡村建设提质、乡村治理优化,方能夯实农业根基,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,筑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根基,才能共享发展红利,共赴美好新程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。只有把产业振兴放在突出位置,才能让乡村发展焕发持久活力。随着市场竞争要求提高,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瓶颈,必须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、智慧农业、绿色农业,让农业生产方式更加高效可持续,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实现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科技种田”,从“小农经济”到“产业集群”,从“初级农产品”到“高附加值深加工”的转变,让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坚定向前,使乡村经济焕发勃勃生机。依托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经济,不仅能带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还能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。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,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宜居宜业方能留住乡愁与希望。乡村之美,不仅在绿水青山,更在人文底蕴;农村之兴,不仅在经济繁荣,更在环境优美。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财富,乡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基础设施、改善居住环境,更要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。近年来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,乡村道路通达四方、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、美丽庭院建设欣欣向荣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但也要看到,城乡发展仍存在差距,公共服务仍有短板,乡村要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,仍需久久为功。未来,要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升级,完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服务,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同等的生活便利。推动数字乡村建设,以信息化缩小城乡鸿沟,让科技赋能乡村发展。让乡村不仅成为农业生产的沃土,更成为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美丽家园。
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长久之计,完善治理机制助力乡村和谐稳定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,只有乡风正、民心齐,乡村才能充满生机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须不断创新治理方式,推动乡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,提高乡村治理效能,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,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,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;推进乡村法治建设,提高农民法律意识,用法治手段化解矛盾,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;加强乡风文明建设,弘扬孝道文化、诚信文化、耕读文化,让文明新风润泽乡村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;在乡村数字治理方面,探索“数字乡村”模式,利用大数据提升乡村治理水平,构建智慧乡村,让乡村治理更加精准、高效。唯有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,增强农村社会活力,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和谐美好,助推乡村振兴大业。
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。正如《诗经》所言: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面对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,面对乡村发展的艰难挑战,我们更要坚定信心,脚踏实地,以产业振兴激活发展动能,以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,以治理优化推动乡风文明,久久为功,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华章。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,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让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,让乡村成为承载希望的热土,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美好生活,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!
(三穗县武笔街道办事处 袁爱)
新闻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