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 > 国内新闻 > 正文

切实做好“能下”干部的“后半篇文章”


文章来源:网络
字体:
发布时间:2025-03-03 16:53:42

干部“下”并不意味着“打入冷宫”,在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》中指出,对被调整的干部,应当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,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。决不能一“下”了之、放任自流,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、激励和约束并重,加强跟踪教育管理,引导“下”的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,树立信心、点燃斗志,变压力为动力,以崭新面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争创佳绩。

“下”不是抛弃,要对“下”的干部及时开展谈心谈话,带着真情实感沟通,耐心细致讲清“下”的原因,引导干部充分认识“下”是组织提醒教育的重要方法手段,要始终相信、理解、支持、拥护组织决定,消除“下”的干部思想顾虑,倾听其吐露的心声、讲述的苦闷、表达的想法,做到打开“话匣子”畅所欲言。帮助“下”的干部纾解心情,调整得过且过、畏手畏脚的负面情绪,助其端正心态、卸下包袱、轻装上阵。

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犯错误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悔改。引导“能下”的干部常常对照反思、时时正己修身,帮助他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,早日重回正轨。打造精通业务的“政策通”、熟悉情况的“活字典”、一专多能的“多面手”。实现“能下”干部在新的起点上“涅槃重生”。

“下”是手段不是目的,干部“下”后“有为”也会迎来春天。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“下”的干部,摘掉“有色眼镜”,多一些宽容和鼓励,少一些非议和责难,与同级干部实行同等要求、同样管理、同步考核,畅通“下”后再“上”的渠道,给予重新“站起来”的机会。突出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,对表现特别优秀、群众认可和符合资格条件的大胆提拔任用,让“下”的干部有希望、有盼头、有干劲。